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
【转自极目新闻】盛隆工匠人物|冯世才:24年上万个项目雕琢匠心匠品
发布时间:2023-07-11浏览次数:8785
极目新闻记者庞正

摄影:极目新闻记者刘中灿

从武汉到北京,从安哥拉到加纳,冯世才记不清自己去过多少地方,服务过多少项目。不管在哪里,只要一声“冯工”喊起,再急、再累、再难的活,他也能保时、保质、保量地完成。

作为盛隆电气的一名售后工程师,“冯工”用24年光阴雕琢匠人匠心匠品,用上万个项目的满分答卷诠释工匠二字的要义:勤于工,精于技,实干争先,担当奉献。

640.jpg

心中有数方能处变不惊

冯世才走出校门就加入盛隆电气,在这个干事创业的大平台上,他很快熟练掌握技能并不断精进。

在电气行业,有的售后工程师拿到图纸就开始施工、调试、送电,走一步是一步。但冯世才有个好习惯,他要先把项目所有的图纸整体看一遍,有多少配电房、配电柜,相互之间怎么关联,多少条进线,进线的运行方式如何,供电的逻辑关系是什么,他都烂熟于心。而后,需要多少辅材、多少人工,都整体明确后,再来细化施工方案,精准推进。

心中有数才能得心应手。有了这种对项目整体的把控,冯世才在施工时速度快,很少出纰漏。更重要的是,在方案临时有变的情况下,他基于对项目整体的认知,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,迅速配合完成各项调整。

2016年在天河机场T3航站楼项目中就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。在方案设计之初,总开闭所的三条高压线互为备用。进入调试环节时,甲方提出,三条高压线要改为两条主用、一条备用。此时距离要求项目通电的时间已不足一个月,而总开闭所又关联着其他所有配电房的通电。

时间紧急,冯世才赶紧与设计院和公司设计室沟通修改二次方案。设计师很快拿了一个方案出来,冯世才看了之后,认为这个方案对现场施工来说太复杂、工作量太大,他基于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改进建议,使现场施工工作量减少一半。

重大项目上马,时间就是生命线。冯世才和同事们通力合作,一周内就完成了总开闭所的方案重新设计和调试通电,后续工作便势如破竹,一往无前。

2017年8月,华中地区最大航站楼、最大航空枢纽——天河机场T3航站楼综合体正式投入使用,如一只张开双翅的凤凰,迎接国内外宾客,也让人们对武汉迈入“新一线”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有了更多期待。而盛隆电气正是T3航站楼展翅腾飞背后的电气功臣。

640.png

冯世才在智慧工厂

反复演练为盛会电力护航

2019年10月,举世瞩目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举行。盛隆电气作为湖北最知名和值得信赖的电气集团,承接了部分新建比赛场馆的供电工作。

在奥体中心新馆,当年8月盛隆电气的售后团队才进场施工。冯世才和同事们抢抓工期,铺设互锁线、调试送电,有条不紊地忙碌着。

在一次演练中,主管部门提出要在两个变压器之间加装备自投装置,这涉及几百条二次线路重新连接,冯世才他们二话不说,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。

还有一次,调试中,场馆忽然断电。冯世才和同事们紧急排查,发现场馆内的用电末端没有接通UPS备用电源。外网的波动不可控制,场馆内用电却要求万无一失,一秒钟的断电都是不允许的。冯世才提议,场馆内的灯光、音响等用电全程用UPS,确保不断电。

为了保障这个万无一失,冯世才和同事反复演练。例如,当一条进线或变压器出现故障,备自投装置能迅速实现故障线路分闸,另一条线路快速母联合闸;如果两条线路同时停电,则发电机启动;发电机也同时出现问题,UPS的电力也足以支撑线路恢复前的时间,确保电力持续供应。

有备方能无患。

经过反复演练,好几套备用方案确保场馆供电,应该不会有问题了,但冯世才仍不敢大意,军运会赛期10天,他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,都蹲守在场馆配电房里,以备随时处理各种应急情况。军运会结束了,他不知道所服务的场馆里,比赛最后谁拿了冠军,却可以自豪地对家人和朋友说:“我们盛隆电气为大会电力护航,零失误!”

640 (1).png

冯世才服务军运会时,被《长江日报》报道

异国他乡克服万难保供电

在2012年去安哥拉之前,冯世才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走出国门;也没有想过,走出去施工会接连遇到那么多困难。但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,难题都被他一一化解。

那是安哥拉的洛比托道堆项目,在距离祖国1万多公里的异国他乡,冯世才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语言不通。当地使用葡萄牙语,冯世才听不懂,就跟对方用手势比划,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努力尝试学习一些简单的外语对话。

施工中,冯世才发现,当地的高压电缆很软,而国内的高压电缆都比较硬。这么软的电缆怎么做终端头、铜鼻子,冯世才打越洋电话请教国内的专家。当地与国内有7小时时差,冯世才掐着时间,每天上午打电话。为了将效果做到最好,对用户负责,冯世才反复与国内沟通细节,他至今还记得,一个月电话费用了2000元,但最终做出的产品让用户连连点赞。

道堆项目在洛比托港口,紧邻海边,当地时间每天上午8点多就开始涨潮,不一会儿电缆沟里就进了海水,水淹到人的小腿就得停工。为了赶工期,冯世才和同事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,6点多就到电缆沟去施工。等海水涨起来了,他们就回岸上的配电房里去工作。

装配电柜、装铜排、放电缆,在国内看似简单的工序,在国外每一步都可能遇到困难。附近没有外电,没有变电站,冯世才他们要自己想办法靠发电机发电、升压,再将电输送到80台高压柜,最后经由变压器送到低压柜。

安装、调试、做耐压试验、继电保护试验,到最后成功送电,冯世才和同事们用半年时间克服重重困难,为项目供电交上完美答卷,也为盛隆电气在“一带一路共建史上留下精彩的一笔。

凌晨的电话铃声变少了

作为一名售后工程师,以前冯世才凌晨接到用户电话是常态,他从来都毫无怨言,第一时间到现场抢修,快速解决问题。

让冯世才记忆犹新的是,2017年武汉暴雨,新洲区的一个泵站变电柜不能启动,村子眼看要被淹了。冯世才接到电话,连忙往现场赶。出租车都去不了,他最后找了一辆越野车送他过去。排查发现故障原因是软启动电路板烧毁,他果断决策,从十公里外的另一个泵站拆了一个备用设备来安上救急。

泵站恢复供电,能继续抽水了,当地人拉着他的手感激不尽:“你真是帮了大忙,你要不来,这村子、庄稼都要淹了。”

不过,这样的“逆行”,现在变少了。

冯世才告诉记者,现在供电设备升级优化,更智能了,维保也做得更勤,社会大众的安全意识也提高了,他接到的抢修电话越来越少了。

时代在进步,个人也在成长,盛隆电气“走正道、办良企、育人才、出精品”的信条一直激励着他更精更专。深耕售后领域20多年,冯世才从未忘记过对客户的责任,也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。他相信,与时俱进、精进技能,做一名出“大国精品”的“大国工匠”,定能随着公司的发展,拥抱电气行业更加辉煌和高质量发展的明天。


极目新闻记者庞正

摄影:极目新闻记者刘中灿

从武汉到北京,从安哥拉到加纳,冯世才记不清自己去过多少地方,服务过多少项目。不管在哪里,只要一声“冯工”喊起,再急、再累、再难的活,他也能保时、保质、保量地完成。

作为盛隆电气的一名售后工程师,“冯工”用24年光阴雕琢匠人匠心匠品,用上万个项目的满分答卷诠释工匠二字的要义:勤于工,精于技,实干争先,担当奉献。

心中有数方能处变不惊

冯世才走出校门就加入盛隆电气,在这个干事创业的大平台上,他很快熟练掌握技能并不断精进。

在电气行业,有的售后工程师拿到图纸就开始施工、调试、送电,走一步是一步。但冯世才有个好习惯,他要先把项目所有的图纸整体看一遍,有多少配电房、配电柜,相互之间怎么关联,多少条进线,进线的运行方式如何,供电的逻辑关系是什么,他都烂熟于心。而后,需要多少辅材、多少人工,都整体明确后,再来细化施工方案,精准推进。

心中有数才能得心应手。有了这种对项目整体的把控,冯世才在施工时速度快,很少出纰漏。更重要的是,在方案临时有变的情况下,他基于对项目整体的认知,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,迅速配合完成各项调整。

2016年在天河机场T3航站楼项目中就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。在方案设计之初,总开闭所的三条高压线互为备用。进入调试环节时,甲方提出,三条高压线要改为两条主用、一条备用。此时距离要求项目通电的时间已不足一个月,而总开闭所又关联着其他所有配电房的通电。

时间紧急,冯世才赶紧与设计院和公司设计室沟通修改二次方案。设计师很快拿了一个方案出来,冯世才看了之后,认为这个方案对现场施工来说太复杂、工作量太大,他基于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改进建议,使现场施工工作量减少一半。

重大项目上马,时间就是生命线。冯世才和同事们通力合作,一周内就完成了总开闭所的方案重新设计和调试通电,后续工作便势如破竹,一往无前。

2017年8月,华中地区最大航站楼、最大航空枢纽——天河机场T3航站楼综合体正式投入使用,如一只张开双翅的凤凰,迎接国内外宾客,也让人们对武汉迈入“新一线”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有了更多期待。而盛隆电气正是T3航站楼展翅腾飞背后的电气功臣。

冯世才在智慧工厂

反复演练为盛会电力护航

2019年10月,举世瞩目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举行。盛隆电气作为湖北最知名和值得信赖的电气集团,承接了部分新建比赛场馆的供电工作。

在奥体中心新馆,当年8月盛隆电气的售后团队才进场施工。冯世才和同事们抢抓工期,铺设互锁线、调试送电,有条不紊地忙碌着。

在一次演练中,主管部门提出要在两个变压器之间加装备自投装置,这涉及几百条二次线路重新连接,冯世才他们二话不说,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。

还有一次,调试中,场馆忽然断电。冯世才和同事们紧急排查,发现场馆内的用电末端没有接通UPS备用电源。外网的波动不可控制,场馆内用电却要求万无一失,一秒钟的断电都是不允许的。冯世才提议,场馆内的灯光、音响等用电全程用UPS,确保不断电。

为了保障这个万无一失,冯世才和同事反复演练。例如,当一条进线或变压器出现故障,备自投装置能迅速实现故障线路分闸,另一条线路快速母联合闸;如果两条线路同时停电,则发电机启动;发电机也同时出现问题,UPS的电力也足以支撑线路恢复前的时间,确保电力持续供应。

有备方能无患。

经过反复演练,好几套备用方案确保场馆供电,应该不会有问题了,但冯世才仍不敢大意,军运会赛期10天,他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,都蹲守在场馆配电房里,以备随时处理各种应急情况。军运会结束了,他不知道所服务的场馆里,比赛最后谁拿了冠军,却可以自豪地对家人和朋友说:“我们盛隆电气为大会电力护航,零失误!”

冯世才服务军运会时,被《长江日报》报道

异国他乡克服万难保供电

在2012年去安哥拉之前,冯世才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走出国门;也没有想过,走出去施工会接连遇到那么多困难。但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,难题都被他一一化解。

那是安哥拉的洛比托道堆项目,在距离祖国1万多公里的异国他乡,冯世才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语言不通。当地使用葡萄牙语,冯世才听不懂,就跟对方用手势比划,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努力尝试学习一些简单的外语对话。

施工中,冯世才发现,当地的高压电缆很软,而国内的高压电缆都比较硬。这么软的电缆怎么做终端头、铜鼻子,冯世才打越洋电话请教国内的专家。当地与国内有7小时时差,冯世才掐着时间,每天上午打电话。为了将效果做到最好,对用户负责,冯世才反复与国内沟通细节,他至今还记得,一个月电话费用了2000元,但最终做出的产品让用户连连点赞。

道堆项目在洛比托港口,紧邻海边,当地时间每天上午8点多就开始涨潮,不一会儿电缆沟里就进了海水,水淹到人的小腿就得停工。为了赶工期,冯世才和同事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,6点多就到电缆沟去施工。等海水涨起来了,他们就回岸上的配电房里去工作。

装配电柜、装铜排、放电缆,在国内看似简单的工序,在国外每一步都可能遇到困难。附近没有外电,没有变电站,冯世才他们要自己想办法靠发电机发电、升压,再将电输送到80台高压柜,最后经由变压器送到低压柜。

安装、调试、做耐压试验、继电保护试验,到最后成功送电,冯世才和同事们用半年时间克服重重困难,为项目供电交上完美答卷,也为盛隆电气在“一带一路共建史上留下精彩的一笔。

凌晨的电话铃声变少了

作为一名售后工程师,以前冯世才凌晨接到用户电话是常态,他从来都毫无怨言,第一时间到现场抢修,快速解决问题。

让冯世才记忆犹新的是,2017年武汉暴雨,新洲区的一个泵站变电柜不能启动,村子眼看要被淹了。冯世才接到电话,连忙往现场赶。出租车都去不了,他最后找了一辆越野车送他过去。排查发现故障原因是软启动电路板烧毁,他果断决策,从十公里外的另一个泵站拆了一个备用设备来安上救急。

泵站恢复供电,能继续抽水了,当地人拉着他的手感激不尽:“你真是帮了大忙,你要不来,这村子、庄稼都要淹了。”

不过,这样的“逆行”,现在变少了。

冯世才告诉记者,现在供电设备升级优化,更智能了,维保也做得更勤,社会大众的安全意识也提高了,他接到的抢修电话越来越少了。

时代在进步,个人也在成长,盛隆电气“走正道、办良企、育人才、出精品”的信条一直激励着他更精更专。深耕售后领域20多年,冯世才从未忘记过对客户的责任,也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。他相信,与时俱进、精进技能,做一名出“大国精品”的“大国工匠”,定能随着公司的发展,拥抱电气行业更加辉煌和高质量发展的明天。


分享:

上一篇: 【转自湖北日报荆楚网】这家武汉企业投入千万,给工人...

下一篇: 【转自极目新闻】盛隆工匠人物|彭伟康:在盛隆,成就...

c2018 版权所有 盛隆电气集团
公网安备11022800129 京ICP备15047605号